#派信箱【寫給同情疲勞的……自己】 📪
以前都寫信給別人,今天想提筆寫信給自己。
其實,上禮拜 #寫給疫情期間心情動盪的你,某種程度算是寫給自己的信了。
不知道是因為疫情(戴著口罩好像讓腦袋變遲鈍了)、選後熱情退潮(雖然好像退得有點晚),還是個人生涯規劃的岔路,總覺得這陣子我們的社會有特別多的爭執,也讓自己特別容易心累。
說來好笑,這時候好像終於理解 #政治冷漠 的人是怎麼看這個世界,還有這群 #熱衷政治 的人的。
「為什麼他們每天都有滿滿的能量,能對議題發表看法呢?」我看著仍在社群上活躍的朋友和意見領袖,心裡這麼想。
不過那模樣好熟悉,幾個月前的自己不也是那樣的人嗎?到底發生了什麼事,我該怎麼辦呢?
直到在脫口秀《愛國者法案》上聽到 #同情疲勞(compassion fatigue)這個詞,我才覺得自己好像找到病症了。
💥 主持人哈桑.明哈吉說,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所有問題好像都很重要,所以我們「好像」也有義務去關心,但我們總有精力用盡的時候,現在的我好像就是如此。
那該怎麼辦?就真的變成一個 #政治冷漠 的人嗎?
以我的個性來說很難吧......
👣 哈桑給的建議是:「讓自己休息一下。為了讓自己神智清醒,挑幾件事情不去關心。這不是叫你關掉瀏覽器,只是關掉幾個分頁而已。」
為了自己好,這段時間我想把 #譚德賽 與 WHO 丟到一邊。我想好好生活一陣子,但我答應自己,一段時間之後我會回來,像以前一樣繼續關注這個社會。
____________
很多時候我們累了,卻因為自己給的壓力,或擔心別人的眼光,所以硬撐著不說。
❤️ 但如果等到心壞了,可能會連關心都沒辦法。
如果你也有點累了,可以把這封信分享在自己的牆上,也寫下暫時不想關心的話題,放心喘口氣,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沉澱。
👌 但跟自己承諾,比較好了,就回來繼續。
這個社會還有很多需要我們的地方。